Content

第三节 专利侵权判定

               如何认定专利侵权?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什么是专利侵权行为?
       所谓专利侵权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这里的实施是指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专利侵权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构成专利侵权行为,必须具备如 下条件:
       ⑴侵害的对象为有效的专利。
       ⑵必须有侵害行为的发生。
       ⑶侵权行为人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实施侵权行为。
       ⑷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无须有过错。
       3、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须有被侵犯的有效的专利权存在
     (2)行为人实施了他人专利
     (3)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4)为生产经营目的

   
       二、专利侵权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侵权行为是否由行为人本身的行为造成,将专利侵权行为划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
       1、直接侵权行为
       ⑴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①实施对于不同性质的专利,含义不同,具体见下表:
 
实施的含义
发明和实用新型 产品
专利
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
发明
专利
方法
专利
对其专利方法的使用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 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这一“产品”仅指申请外观设计时所指定的产品。
       ②善意侵权
       所谓善意侵权,又被称为“免除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是指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的行为。
对于善意侵权,如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⑵假冒专利
       ①假冒专利的含义
       所谓假冒专利,是指在非专利产品上或广告宣传中标明专利权人的专利标记或专利号,使公众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②假冒专利侵害了专利权的利益、危害了专利管理秩序
被假冒的专利是客观存在的有效专利,因此该行为直接危害到专利权人的利益,欺骗了消费者,同时对专利的管理秩序造成了混乱。
       ③假冒专利的惩罚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间接侵权行为
     (1)间接侵权行为的含义
所谓间接侵权行为,是指鼓励或诱使别人实施侵害专利权的行为,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构成专利侵权。
     (2)间接侵权行为有哪些?

间接侵权常见形态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出售专门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者专门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设备或材料。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许可或委托他人实施专利。
     (3)间接侵权的后果
       间接侵权行为人有过错,促使和导致了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与直接侵权构成共同侵权。

        三、专利侵权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在现行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及专利行政部门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广泛采纳的判断标准如下:
        1、全面覆盖原则
       判断是否侵权时,将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和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如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了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的每一项技术特征,或逐一要素相同,则侵权成立。
        2、等同原则
       将被控侵权的技术构成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方案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如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了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后,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联想到,从而通过替换手段实现专利的发明目的和积极效果的,并与专利技术相比,在手段、功能和效果上相同或基本相同,则侵权成立。常见的替换手段有:部件移位、等同替换、分解或合并技术特征。
       3、禁止反悔原则
       禁止反悔原则是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一种限定,也是对等同原则的限制。具体而言,是指在专利审批、撤销或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权人为保证可专利性,通过书面声明或文件修改,限制或部分地放弃了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并由此获得专利授权,此种情形下,在专利侵权程序中,法院适用等同原则确定保护范围时,禁止将其已被限制排除或已放弃的内容重新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曾经适用的多余指定原则,现如今已经明确被废止,在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时不得援引和适用该原则。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